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头条 >> 头条 >>编辑精选 >> 广东史上力度最大环评改革究竟传递了什么信号?
详细内容

广东史上力度最大环评改革究竟传递了什么信号?

时间:2020-04-11     【转载】   来自:南方plus

10日,广东终于印发了《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什么说“终于”,因为环评办理繁琐,让企业头疼;不时出现造假、抄袭,让监管部门头疼。而如果最终出现环境问题,更让周围的居民头疼。


对于这些头疼的问题,此次环评改革如何化解?这次广东历史上力度最大的环评改革,又传递出什么信号?


想创业做老板、新项目要上马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吃瓜群众也不要错过,毕竟环境与所有人息息相关。



措施1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分级分类管理


此次《意见》继续深化改革,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其中赋予广州市、深圳市、珠海横琴新区和省改革创新实验区省级环评管理权限。


并支持深圳市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环评制度基本原则前提下,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实施创造型、引领型的环评改革举措。


同时也支持大湾区内地各市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提升环评管理质量和效能,并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融合,协同推进重大项目环评。


措施2


已做规划环评区域可不再做环境影响区域评估


《意见》也对区域规划环评机制进行优化。鼓励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内有条件的区域开展规划环评,并强调每年要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和评价,还要公开区域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清单等信息。


而且当前,广东正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环境影响评估作为区域评估中的重要内容,此次《意见》也明确,已开展规划环评的区域,视同已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的环境影响区域评估。

也就是说,区域开展过规划环评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要求的区域评估中的环境评估就不需要再做了,可以节省项目大量时间和资金。



措施3


30大类建设项目可豁免环评手续


豁免环评方面,《意见》提出,对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不再纳入环评管理范围。包括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建设项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扶贫建设工程、民生水利设施、碧道、绿道、古驿道建设等。


在此框架下,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广东省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办理的建设项目名录(2020年版)》,明确细分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社会事业与服务业、农业林业渔业等30大类行业可豁免环评。


例如社会事业与服务业方面,包括利用现有建筑的洗衣店;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的高尔夫球场、滑雪场、射击场、赛车场、水上运动中心;社区公园、湿地公园、亲水公园等可以豁免环评手续。


卫生方面,利用现有建筑的中医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母婴护理中心、药店、体检中心、防疫站等豁免环评手续。


所以想创业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自己选择的行业是否可以幸运豁免环评。


措施4


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内容


此前的环评书中要包含编制依据、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等一大串内容,一度让企业感到“头疼”。对此,结合区域规划环评,此次改革也允许部分建设项目简化环评编制内容。


《意见》提出,在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专业园区内,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及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其环评与区域规划环评实施联动,可简化编制内容。包括编制依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或区域环境管理状况评估报告中已有的内容或资料,无需另行编写或调查。


也就是说,区域环评中采集的很多数据等,其实在企业的环评书中都用得上,通过共享数据,企业直接调用区域环评的数据等,不必再自己花钱、花时间调查。



措施5


省级层面明确实施告知承诺制


其实,广东不少地市已根据实际推行承诺制改革,但不少企业还是不放心,而此次《意见》从省级层面明确,对位于已开展区域规划环评的专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


可以说是给地方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比如在电镀专业园区,因为有污水处理等设施保障,符合条件进园的电镀厂就可以实行告知承诺制,但是不在园区内的就不行。”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负责人李新科解释。


另外,此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符合情形的也可试行告知承诺制。 如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完善的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等建设项目,以及不涉及新增用地且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扩建项目等。


改革保障措施


将更多精力用于事中事后监管


“此次改革提出多个宽松措施,是广东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环评改革,但这不意味着生产企业环境责任和义务的免除。”李新科也强调,此次环评改革将加速建设项目推进,“豁免环评是在审批层面降低了门槛,但企业仍须遵守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规定的事项”。


改革后,生态环境部门将更集中于事中事后监管。生态环境部门将依托国家环评信用平台,建立信用管理等,加大环评编制抽查复核频率和惩处力度。


同时还将紧盯环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按环评及承诺落实环保任务的项目,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且不得投入生产。并按“双随机、一公开”进行执法检查,对存在违法行为和环境管理问题的严厉处罚。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此次环评改革传递出明显信号:能简则简,该严则严。


“基于对企业的信任,‘该松的松,该严的严’,做出豁免、简化、承诺等系列宽松改革,但同时也通过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环境风险。”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环评改革落实“放管服”要求,同时从严管控重污染项目建设,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服务好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00405095006.jp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 电话直呼

    • 13929788868
    • 18929750712
    • 客服 :
    • 客服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