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名信宜修筑万里碧道打造生态发展区上新增长极时间:2020-05-07 文章内容
千百年来,信宜就深谙水道连通世界的要义。鉴江水道、南江水道、黄华江水道,3条水道与3条官道组建起信宜南粤古驿交通大网。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海关的开放,敢为人先的信宜人沿水路远渡重洋,拉开了信宜人开发南洋的帷幕。一代爱国侨领李季濂,以“锦纶泰”商号为珠点,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州—信宜等城镇,打造出一条连通世界的水陆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在广州失陷后,西南行署和一些军政机关、报社、学校,更是随便利的水陆交通迁来信宜,并有大批人经营手工业和小商贩沿线进入信宜境,信宜一度成为电白、吴川茂名到广西北流、容县、岑溪、梧州等地区的商品中转站。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今,已有53万多信宜人从这条道路走向世界,引领潮流。 自2018年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以来,信宜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域旅游、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四好”农村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建设要求,将建设万里碧道列入了市重点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对境内南江、鉴江、西江以及三江源二级三级支流进行提升治理,修筑碧道,打造沿线乡村风貌带,振兴乡村发展。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疾风劲草,尽显信宜担当。 三年时间,无数个黑夜挑灯挂图作战,无数个白天风吹日晒雨淋现场办公推进项目建设。从踩点勘察线路走向到拉通主线大道,从完善项目建设到升级改造打造沿线乡村风貌带,来来回回,信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碧道每一寸土地都踩遍。4月28日,罗汉杰、王土瑞再次率队,顶着烈日将碧道二期鉴江北界河46公里碧道从头走至尾,现场办公解决碧道建设中问题,要求高质量推进建设。 正在改造升级的43公里“锦江画廊”碧道,在工人的奋战下,彩虹桥、驿站、观光台、湿地公园、文化艺术长廊等工程项目建设,提速冲刺,直攻目标。“锦江画廊”碧道升级改造项目工程量最大的“彩虹桥”,在40多名工人顶烈日高温的奋战下,长500米呈“S”形的大桥已全部完成桥梁结构工程,钢结构部分也基本完成,预期5月15日建成通行。田园•德乔驿站、十里驿站、月牙泉驿站,也在快步建设中,室内餐吧、露天咖啡厅、南国草坪、陶艺馆等项目即将竣工。北锣、山背、大坡、英地坡村等碧道沿线绿化不断美化升级中。 正快马加鞭建设的碧道二期鉴江北界河碧道,已全线拉通。碧道从镇隆八坊到北界天马山,长约46公里,连接书香八坊和天马山两个3A旅游景区,相关的亲水平台、主题公园、驿站、艺术长廊、光景台等相关项目,在各个相关要段节点上同期推进,硬底化、绿化、美化相应进行。其中,北界河双寿至平山、北界河明堂段至旺坡田、北洒至平山等碧道段已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北界明堂村段碧道更是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随着夏日的到来,吸引着游客沿碧道体验农村新风景。
“别说鸡鸭抢买,地里的青菜长势都快跟不上旅游大势了!”五一期间,在“锦江画廊”碧道终点站高城水库景区摆卖农特产品的村民表示,碧道修通到家门口后,家里养的鸡鸭鱼,地里长的番薯芋头和青菜,每到节假日和周末,都被路过的游客全部“扫光”。 怀乡镇在中堂、怀乡、平梅、永隆、金盈、含沙、德胜、扶德等沿岸8个村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将怀乡起义历史遗址、竹林、铁索桥、渡船屋等景点串联起来,加快推进16.8公里“江南水乡”碧道建设。怀乡竹编、怀乡三黄鸡等扬名海内的特色旅游产品,在碧道带来的旅游热下再次热销。 钱排双合村3公里长三华李文化碧道,于2019年12月建成,碧道串联打造了一条三华李赏花平台、三华李采摘园、亲水平台、民宿、农家乐的独具三华李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吸引着广大游客前往旅游度假、娱乐养生。合水新云村结合金沙湾中小河流整治,修建起一条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碧道,成为前往鸡笼顶南江源、千级梯田、将军纪念楼等景点旅游的首站打卡点。距离信宜市区120多公里的思贺木瓜村也不甘落后,充分利用木瓜河生态环境的优势,高质高效打造示范碧道3.2公里,为信宜最美“西伯利亚”添风采。 “锦江画廊”碧道的成功,影响带动着全市“一村一碧道”的建设。在全民积极参与建设碧道的过程中,全市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全市改造提升了“两河四岸”,整治了城区“四大出口”,改造提升了“五大公园”,市容市貌扩容提质。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全域推进省级镇隆八坊示范片、25个示范村、44个省定贫困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万里碧道沿线产业建设中,推进省级三华李现代产业园、怀乡鸡现代产业园建设,打造103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省级家庭农场,形成了荔枝、龙眼、香(粉)蕉产业、三华李、山楂、甜柿、南药、柑桔、红橙、茶叶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业产业带,拉动了碧道沿线经济跨越式发展。 以碧道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乡村振兴推动全域旅游。2019年,全市实现年接待游客707.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9%和76%。五一假日期间,受疫情影响,全域旅游仍持续发展,旅游总接待人数5.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70.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