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通过江!多条隧道、地铁“加码”珠江两岸时间:2020-05-07 随着琶洲、金融城片区的不断成熟,广州东部珠江两岸通行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目前,广州大桥、猎德大桥、琶洲大桥等跨江桥梁是广州东部珠江两岸道路出行的主要通道,交通压力颇大,特别是每天高峰期,都会出现明显的交通拥堵现象。 为了满足珠江新城、琶洲、金融城、以及鱼珠临港经济区之间的通行需求,近年来一系列过江隧道工程纷纷上马,不久的将来,广州东部珠江两岸将进入隧道过江的时代。轨道交通方面,广州大桥以东的珠江两岸在2005年3号线、4号线通车之后即将再次迎来“爆发期”——3条地铁、城际线路正在建设,届时市民在琶洲西区一站即到冼村、琶洲一站可到金融城。 冼村路-广场东路过江隧道:冼村路可直通广州塔、琶洲 近日,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冼村路-广场东路过江隧道勘察设计招标公告》,该招标公告显示,广州将新建一条过江隧道,沟通广州塔和珠江新城。 据了解,冼村路-广场东路过江隧道项目北起冼村路,下穿珠江,南至广场东路,地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地区”黄金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连接珠江新城及广州塔、岭南广场地区,是联系珠江两岸的重要通道。项目建设是加快建设岭南广场、串联广州各大重点发展区域的迫切需要,可为区域路网系统提供过江交通服务,缓解广州大桥、猎德大桥严峻的过江交通压力。 招标公告显示,隧道采用隧道形式下穿临江大道、海心沙、珠江、阅江路,在珠江南岸沿广场东路(现状广州塔路)接地,止于双塔路,隧道设置匝道分别连接临江大道、阅江路。过江隧道的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千米/小时,双向4车道标准,过江采用沉管隧道。根据前期建设方案,项目主线全长约1.80公里,匝道长约1.04公里;其中隧道段长约2.23公里,路基段长月0.61公里。据测算,隧道完工,从冼村到琶洲广州塔,仅需不到5分钟。 琶鱼隧道:连通琶洲、鱼珠,通行速度提升4倍 冼村路-广场东路过江隧道并不是近期唯一的规划过江隧道工程,去年11月,1条连通琶洲和鱼珠的隧道项目已经完成了招标代理。 而这条名为“琶鱼隧道”的过江隧道工程完工后,将让琶洲和临港经济区两大板块实现连通,届时,开车仅需约5分钟,就可以实现两地互通。 资料显示,琶鱼隧道南起新港东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珠江,在珠江北岸下穿鱼珠码头地块及现状黄埔大道东后接地;之后继续向北,以桥梁形式接入茅岗立交。主线全长约3.5公里,分为2.53公里的隧道段和路面桥梁段。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千米/小时,采用双向六车道盾构隧道,道路红线宽度60米。 目前,驾车从琶洲到鱼珠需要经琶洲大桥或东圃特大桥绕行,在交通通畅的情况下需要约20分钟车程。按照隧道长度及设计速度计算,从琶洲东区到鱼珠临港经济区,最快仅需5分钟!待琶鱼隧道通车后,将大大提高两地的通勤效率。 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2023年通车,金融城1分钟直通琶洲 冼村路-广场东路过江隧道和琶鱼隧道还处于前期招标阶段,而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项目已经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据介绍,6月份,项目将完成首批两节沉管的预制,在年底前完成首批两节沉管的浮运安装工作,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届时,从车陂到琶洲一分钟内可到达。 据了解,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工程横跨天河区和海珠区,南起新港东路,下穿珠江,向北与待建临江大道、花城大道相交,终点止于现状黄埔大道交叉口,全长约2070米。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宽度60米,隧道段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 广州国际金融城与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都在飞速建设中,但两个区域沿线周边的过江出行不方便,通过琶洲大桥或东圃大桥需要绕行6~7公里。本项目的实施,补充了天河和海珠区的交通联络通道,加强了两区域的交通,方便项目沿线周边的交通出行。 据介绍,目前从车陂到琶洲约15分钟到半小时,上下班期间更是拥堵,开通后一分钟内可到达。 18号线:琶洲西区一站到冼村,两站到东站 除了路面交通,沟通天河和海珠的轨道交通同样十分拥挤,3号线林和西至客村、4号线车陂南至万胜围都是广州地铁满载率非常高的区段,需要加开跨线车、短线车来缓解压力。在建的地铁新线之中,除了计划今年通车的八号线北延段之外,工程进度最快的三条线路之中,就有两条是跨越东部珠江两岸、连接琶洲和天河的线路——18号线和11号线。 18号线为广州东站至南沙万顷沙的市域快线,途经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琶洲西区、以及珠江新城中轴线东侧的冼村。相比目前磨碟沙到珠江新城4个站还要换乘一次,未来将可明显节省时间,从琶洲西区一站即到冼村、两站到广州东站。 18号线全长61.3公里,共设站9座,车辆运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根据此前招标文件显示,18号线首通段有望2021年建成开通。截至3月底,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52%。 11号线、广佛环线:时速200公里城轨接通琶洲、金融城 琶洲会展区将迎来两条轨道交通线路——11号线和广佛环线。11号线为市区环线,串联天河、海珠、荔湾、越秀、白云五个区,途经员村、琶洲,大大拉近琶洲会展业集聚区与金融城的距离,也填补了琶洲会展中心落成多年以来没有南北向地铁线路的空白。而且,线路采用8节编组A型车,载客量大,将有力改善大型会展散场时千军万马挤8号线的现状。 11号线全长44.2公里,共设车站32座,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截至3月底,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28%,28座车站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其余2座进行前期准备。 在建的城际轨道广佛环线,经过琶洲与广州地铁11号线换乘,继而跨过珠江在金融城起步区设站。广佛环线将串联白云机场、广州南站、广州北站、佛山西站等多个对外交通枢纽,列车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未来,广佛环线有望交给广州地铁运营,城际和地铁之间实现一票直通。 规划中:26、28号线继续“加码”东部珠江两岸 在建的3条轨道交通线路之外,广州还规划多条地铁新线强化东部珠江两岸的交通联络。其中,信息披露较多的是26号线(广州大道线)和28号线(市域东西快线)。 26号线为南北走向,主要沿广州大道行进,被称为3号线姊妹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今年公开表示,拟在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考虑在广州大道走廊范围内新增南北向线路,与地铁3号线平行,对地铁3号线实施有效分流。不过,市民关注的线路具体走向、车站位置目前尚不稳定。 规划中除了南北走向的26号线,还有东西走向连起东部珠江两岸的线路——28号线。该线路和在建的18、22号线一样,定位为高速地铁,实现市域组团之间、与临穗城市快速联系。线路将串联琶洲西区、鱼珠等地,这两个节点都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组成部分,如能进一步接通珠江新城、金融城等商务核心区,将大大提升珠江两岸的发展能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