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Esprit网站发布的其会员项目将下线及购物网站将暂停服务等公告,引来业内人士Esprit将退出中国市场的猜测。
对此,今日(14日),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捷环球”),回应了南都记者。“为了能够专注于将来的目标,现行ESPRIT FRIENDS会员项目将于年5月31日终止”,“ESPRIT官方购物商城5月31日起将和大家告别一段时间”,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Esprit网站发布此类公告,再加之其天猫旗舰店也宣布将“告别一段时间”并下架所有商品,引来业内人士猜测Esprit将退出中国市场。Esprit网站公告。今日(5月14日),南都君发现其天猫旗舰店内已无商品。。实际上,这一猜想并非空穴来风。南都记者注意到,思捷环球在4月27日发布的业绩展望公告中就指出,其为了将成本及开支减至最少,终止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另值得一提的是,其还计划关闭中国大陆以外在亚洲的所有56间零售店铺。该公告还透露,店铺关闭建议完成后,思捷环球将继续中国的合资公司业务以及亚洲的批发业务和许可权业务,并专注于欧洲的核心市场。在该公告中,思捷环球所提及的“合资公司业务”,实际上涉及Esprit品牌。在2019年12月,思捷环球曾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万成资源有限公司和慕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订立一项合资协议,协议条款包括为从事经营服装、服装配饰及合资方可能同意的其他Esprit业务,双方将在中国大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该公告还显示,思捷环球将关闭若干店铺或者将余下中国店铺的资产转让予合资公司,其中国业务过渡到合资经营模式预期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Esprit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并不清楚Esprit是否将退出中国市场,但其补充称,Esprit天猫旗舰店暂时停止营业是因为公司业务策略重大调整。5月14日,思捷环球回应南都记者称,其中国业务预计将于今年6月30日过渡到合资经营模式,而关闭若干店铺是其中国业务过渡的一部分内容。据介绍,思捷环球全资子公司万成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成资源”)已与慕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尚集团”) 订立了一项合资协议。根据该协议,慕尚集团与万成资源将于中国大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合资公司除了将从事经营服装、服装配饰业务外,还可能从事万成资源与慕尚集团可能同意的其他Esprit品牌业务。且万成资源按合资协议的条款,需促使Esprit International订立一项商标许可和转让协议以转让若干商标予合资公司。需指出,万成资源与慕尚集团签订的该合资协议已于2019年12月2日生效。“合资方已签署合资协议以协力管理本集团在中国的业务”,思捷环球该透露称,其中国业务将于2020年6月30日过渡到合资经营模式,此次过渡内容还包括关闭若干店铺或者将余下中国店舖的资产转让予合资公司。思捷环球董事会认为此交易为Esprit品牌创造稳健的基础以改善品牌相关性及加快增长。“思捷环球将继续其于中国内地的合资公司业务及在亚洲的批发和特许经营业务”,在思捷环球提供给南都记者的一份新闻声明中,思捷环球对其是否将退出中国市场给出更为明确的回复,南都记者注意到,思捷环球在4月27日已决定关闭除中国内地外的其他于亚洲的零售店铺。思捷环球将决定在亚洲大范围关店的原因,归结为“集中资源并重新调整营运以应对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病所带来的挑战”,实际上,除了疫情影响,思捷环球选择大范围关店,或也与其业绩呈现颓势有关。思捷环球在2018年和2019年净亏损均超20亿港元,共计亏损近50亿港元。“本公司正实施多项措施以增强本集团的市场地位”,关于业绩增长措施,思捷环球如此回应南都记者,其介绍称,为保障集团的偿付能力和资金流动性以及集团业务持续运作,2020年3月其六间德国附属公司已根据德国破产法例申请启动财产保护诉讼程序,其称财产保护诉讼程序能够让思捷环球采取重组措施,并同时实行于过往两年内一直进行的转型计划。“ 同时,本集团将继续精简其业务营运,藉以将成本及开支减至最少”, 思捷环球补充道。另思捷环球还透露,其管理层正在制定一项重组计划,而该计划将于今年六月底提交最近成立的债权人委员会以作批准。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Esprit作为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大放异彩曾实现年均60家门店的高速扩张。其母公司在2007-08两年实现最高市值达1770亿港元,年净利润一度直逼65亿港元。但值得一提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快时尚品牌Esprit,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处在不断被时尚圈“后浪”超越、挤占市场的现实困境中。仅2009年其营业额便下挫7.4%,净利润更是骤减超过四分之一。而在2018和2019两个财年的表现中,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连续两个财年呈现超20亿港元的净亏损,共计亏损近50亿港元。亚太市场收入占比也大幅下滑,截至2020财年第三季度,思捷环球集团的亚太区收入占比仅为6.8%实际上,部分快时尚品牌近年来在中国似乎集体进入寒冬。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消费模式已经从自上而下的消费导向转向自下而上的消费导向,快时尚品牌的制胜法宝不再是通过快速扩张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目的,而是要跟上消费者步伐,切合消费者趋于个性化、时尚化及流行化的服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