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眼丨两大地标同日官宣,深圳城市中心赛跑悬念几何?时间:2020-05-21 5月20日,好事成双。 这一天,深圳两个区各自办了一场云招商推介会,两个广受关注的地标建筑也似乎“迫不及待”发布了预公告。 当天,福田区政府在一场招商推介会上公布了《创建“湾区总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湾区总部之都”的提法,显得颇为豪气。 有意思的是,南山区也没有浪费这么好的日子。该区也举办了一场招商推介会,提出了一系列宏伟规划,直接向北京企业抛绣球。 在中国县域城市强手阵容中,福田、南山两区既是携手共进的“兄弟”,也是争先恐后的“同学”。“5·20”同日两大地标建筑项目招标的预公告消息,或许为两区的城市中心“赛跑”添加了更多悬念与期待。 两大地标建筑“5·20”发预公告 5月20日上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介绍,深圳两大地标建筑——深圳金融文化中心和国际演艺中心——的方案设计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国际招标即将启动,“正式招标信息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全球设计团队关注”。 国际演艺中心项目与深圳金融文化中心项目都位于福田区香蜜湖片区中区,深南大道北侧,其中,国际演艺中心项目位于生态通廊公园东侧,深圳金融文化中心项目则位于生态通廊公园西侧。 两大项目与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一同组成深南大道香蜜湖山海绿轴的重要公共建筑,协同设计,同期建设,将体现深圳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市建设的回顾与提升,因此将此次设计招标主题确定为:深南|新品|营造。 项目定位方面,国际演艺中心以未来梦幻演艺中心为理念,在参照世界顶级的演艺中心基础上,探索未来演艺中心(大剧场、音乐厅、灰空间)的方向和新科技、新技术、新演出方式,彰显在全球演艺中心、剧场建设的科技文化领先地位。深圳金融文化中心则定位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新型的金融类文化中心,规划含“金融博物馆、金融交易、金融国际交流”三大平台,集金融业展览展出、文物典藏、金融交易、金融国际交流会议及培训、学术研究、旅游教育等六大功能板块。 建筑规模方面,国际演艺中心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暂定),总建筑面积约为5.3万平方米(暂定),建筑高度控制30米以内(局部可适当突破,但不可超过36米)。而深圳金融文化中心用地面积约1.73万平方米(暂定),总建筑面积约为4.8万平方米(暂定),建筑高度控制30米以内(局部可适当突破,但不可超过36米)。 聚焦香蜜湖片区,福田“再中心化”战略提速 那么,两大地标建筑为福田乃至深圳带来什么? 从历史来看,作为有待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核心片区之一,香蜜湖片区规划建设一直广受关注。 早在2018年,福田区一号文件《福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就提出,香蜜湖片区将打造深圳金融街及国际交流中心,“深圳金融街”的提法就开始广为人知。 到2019年5月,香蜜湖度假村片区综合整治启动,市民在怀念香蜜湖美食街的同时,也展望未来金融文化产业的图景。2020年福田区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更让市民认为该片区的改造蓝图越来越明晰。 实际上,香蜜湖片区是福田区实施“再中心化”战略的核心区域。可以说,“再中心化”是福田作为深圳各区“老大哥”,避免核心竞争力“慢性衰老”,继续巩固中心城区引领辐射作用的关键词,包括居住环境与营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福田“再中心化”的目标,则是创建“湾区总部之都”。 是在5月20日的招商推介会上,福田区官员介绍,福田区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创建“湾区总部之都”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打造世界级湾区的总部经济发展标杆城区。 为启动“湾区总部之都”建设,福田区这次拿出百万平方米空间,面向全球招商。其中,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释放238公顷珍贵土地、新增3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对于“寸土寸金”的福田区,这些操作显得“实打实”。 瞄准科技星光大道,南山提出“四三三”目标 后疫情时代,全国多地官员不仅做网络直播带货,也在积极“云招商”。尤其是深圳的一些强区之间,也在抢抓时间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南山自然也不会放弃“5·20”这样的好日子。这一天,他们举办了一场名为相聚“云”端·共话南山的线上投资推介会,主要面对北京优质企业,以人工智能为主。 概括起来,南山城市推介内容为“四三三”: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即“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进“三大战略工程”和“三大示范工程”规划建设。 “三大战略工程”,就是要争当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综合交通中心,分别包括: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面积近60平方公里;深圳湾CBD,串联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前海蛇口自贸区,打造一条滨海总部经济带;西丽高铁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开发思路,规划国铁线路13台25线。 “三大示范工程”中,“一廊”——深圳湾文化走廊,东起红树林、西至前海湾,赋予总部经济带文化内涵,打造世界级“文化飘带”;“一城”——蛇口国际海洋城,占地15平方公里,瞄准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港口经济、邮轮经济等产业方向,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一大道”——南山硅谷大道,全长12公里,即是“城市创新脊梁”,也是“科技星光大道”,充分彰显世界级创新之都、现代化宜居之城、国际化魅力之湾的风采。 “双城记”驱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5月20日这一天,福田、南山似乎是在不约而同地向全球优质企业“表白”,吸引更多总部经济前来落地。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在改革开放之初,蛇口一声炮响,给深圳和中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也带来有关时间和效率的新观念,“赶时间”已成为深圳人的自觉意识。 在改革开放早期,南山的整体发展要远远落后于福田。福田区是深圳的政治经济中心。 1979年7月开工的深南大道,直到1994年才全线贯通。它全长 25.6 公里,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三区,连接蔡屋围与南头,沿线与48条南北方向的市政道路交汇。它的贯通,为深圳发展重心由东往西的打通了脉络,也让南山科技园等片区逆势崛起。 2019年深圳各区GDP中,前三甲为南山区、龙岗区和福田区。“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是南山区经济总量领先的双轮驱动。去年一年,南山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0多家,总数超过3500家。深圳湾、后海、留仙洞、前海4个总部基地均已在南山区。 与南山、龙岗比,福田没有腾讯和华为,其福田产业空间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汇聚了深圳市70%持牌金融机构、70%物流总部,以及全市三分之二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45家在福田区设立总部及其分支机构。 福田推出的两大地标建筑和多块产业空间,为其“再中心化”战略带来有力支撑,让深圳多城区“赛跑”带来更多悬念,更为深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核心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