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到了 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 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 但在外游玩或者进行户外活动时 要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动物 ↓↓↓ 进入5月,不同地方有人因身上出现“黑点”,到医院就诊。经诊断,这些“黑点”是深深扎在皮肤里的蜱虫。 多人因蜱虫叮咬就医 浙江宁波市中医院曾接诊过一位老人,因为被蜱虫咬伤后引发全身出血症状,身上布满出血点和瘀斑,血小板急剧减少,生命危在旦夕。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5月初开始陆续接诊了多位被蜱虫叮咬的病患。 5月4日,一位男性患者前来就诊,自述前一天发现大腿部有“黑点”,因在农村生活,熟悉蜱虫,便自行先用酒精湿敷患处,尝试取出,但没有成功。经诊断,患处的确是被蜱虫叮咬,后经护士酒精湿敷麻醉15分钟后,将虫体完整取出,并进行消毒处理。 5月17日,一位7岁女童在其父亲的陪伴下前来就诊,女童父亲称,当天一起郊游爬山,回家后发现孩子腰部皮肤上有个“黑点”,担心是蜱虫,就立刻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看。经诊断为蜱虫叮咬,医生将虫体完整取出。 济南曾有七旬老人 因被蜱虫咬伤不治身亡 2018年9月20日,济南市历城区桃科村一位七旬老人因被蜱虫咬伤不治身亡,事隔一个多月,就在同一座山头的另一边,又有一位老人因为蜱虫住了医院。 住院的裴女士70多岁,她也弄不清自己是怎么被蜱虫咬到的,就是有一天上山摘完花椒后,突然开始发烧闹肚子。但一家人都没往蜱虫的方向考虑,而是当成了普通感冒来治。在村里卫生所打了四天吊针不见好转,到济南传染病医院两天之后查出来有这个病毒。 一家三人被叮咬 两人身亡 2018年6月,江苏盱眙市民李师傅,其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终病重不治。在为家人办丧事的时候,李师傅也被蜱虫叮咬,出现高烧、头晕、神志不清,所幸及时就医,才转危为安。 蜱虫是什么虫? 为啥这么可怕? ↓↓↓ 4月到10月要格外小心蜱虫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蜱是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人、猫、狗、鸟类及爬行动物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 蜱虫的幼虫、若虫、成虫时期都以吸血为生,主要寄生于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如颈部、耳后、大腿内侧、腋窝等。蜱虫的吸血时间长,吸血量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蜱虫是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传染媒介,经蜱虫传染的疾病有: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被蜱虫叮咬后,容易引发皮肤红肿、疼痛等皮肤过敏症状,同时也可能感染它所携带的病菌。 据介绍,在我国,从4月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时间,植被茂盛的树林、牧场、草丛都可能有它的身影。 蜱虫这么凶猛 直接硬拔? 不能! 曾有人这么干过 结果……感染了! ↓↓↓ 医生提醒:被咬后切勿生拉硬拽 正确的方法是 ↓↓↓ 1. 用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 2. 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手抖。 3. 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4. 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一般来说,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 在深圳的宝宝们 更要格外注意了 户外活动尤其是郊游要做好这5点 ↓↓↓ 01 全身武装 如果需要去树林或草丛游玩,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方便发现蜱虫。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别给蜱虫可乘之机。 02 涂驱虫产品 根据美国儿童协会和美国环保署的意见—— •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 •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这几种都对防蜱虫有效。 03 游玩后全身体检+清洁 户外活动完回家后,重点检查孩子的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头发里面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如果孩子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警惕是否是蜱虫。如遇到蜱虫叮咬,需尽快到医院处理。 04 尽量远离“是非地” 尽量不要带孩子去草丛、草地、树林、绿化带。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 05 给宠物定期除虫 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出门带了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洗洗澡、做检查。 蜱虫虽小 但杀伤力很大 出门在外千万要小心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