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头条 >> 摄影书画 >>文学 >> 「魅力茂名」梁东兴的艺术人生
详细内容

「魅力茂名」梁东兴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0-06-01     作者:刘坚【原创】   阅读
文章内容

222.jpg


他曾应邀到德国演出一个多月。他代表广东到上海世博会演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观看他的演出后给予肯定。广东省文化厅安排他赴台湾参加亚太传统艺术节进行表演。中央电视台曾八次报道他和他的木偶艺术追求。

 

高州木偶戏表演有数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州单人木偶表演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并获得奖励。被评为“中国木偶之乡”。在高州,有一位民间木偶戏艺人长年累月走街串巷为乡亲们表演单人木偶剧。他一人演一台戏,唱、念、做、打样样皆能,凭着独特的木偶造型、亦庄亦谐、声情并茂的唱腔和出神入化的表演,常常赢得满堂喝彩。这个单人木偶戏表演艺术家就是梁东兴,一位地地道道的高州农民,依靠出色的表演艺术和艺术奉献精神,被评为“首届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省领导为他颁奖。他是目前中国单人木偶艺人的佼佼者。

 

444.jpg


梁东兴,广东省国家非遗项目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60年来,他演出木偶戏19800多场,观众达870多万人次,为传承木偶戏艺术,活跃大众文化,通过木偶戏讲中国故事,提升群众的民间文艺欣赏水平,陶冶群众性情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他的木偶艺术被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名校的教授作为专门的研究项目,中央电视台曾8次采访报道他的艺术历程、艺术特色和艺术人生,尤其是报道他的艺术为人民的深切感受。

 

2013年,经茂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申报,由市文联和市委宣传部选评,高州金山街道米塘村的单人木偶表演艺术家、茂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骨干会员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东兴获得首届“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荣誉称号。获此称号者,全省共有10多人,而梁东兴是粤西地区唯一一人。


555.jpg

 

60载演艺生涯,60载艺术追求,60载春华秋实,梁东兴和他的木偶艺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喝彩。他应邀参与了一系列盛大演出活动并获得了多项荣誉,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探索和艺术辉煌。他参加了广东省首届民间欢乐节、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广东省非遗项目展演、广东省岭南特色剧目展演、广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展演、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展演、德国慕尼黑10市巡演等多项演出活动。这些艺术表演体现了一个民间艺术家的情怀与收获。

 

今年年近80岁的梁东兴,出生于高州一个单人木偶演艺世家,祖上从事表演单人木偶戏剧艺术。梁东兴自小就跟着祖父外出表演,每逢节日或农闲时,他祖父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在村里空地上支起简易的舞台,一表演就是两三个小时,他的祖父依然乐此不疲。梁东兴在舞台边也看得津津有味,激励他决心做一个木偶艺人,为群众奉献艺术。梁东兴回家的路上就饶有兴致地练习起来。16岁那年他初中毕业就主动请缨,接过上辈的衣钵,拜师学艺。在上辈的细心教导下,梁东兴22岁便开始独立表演。初出茅庐的他,用一条祖传下来的竹扁担,挑着两个沉甸甸的戏箱走街串巷为群众进行木偶戏表演《西游记》、《西厢记》、《岳云退金兵》等剧目,从此走进自己的演艺生涯。每到一个地方,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的戏为“扁担戏”。他的精彩演出,总会受到四邻八乡的木偶戏迷们的喜爱。在每次表演之前,梁东兴总会抽上一口水烟,激发即兴创作的灵感。他的剧目,多以扬善贬恶、扶正压邪为主题,取材于历史小说、传奇、公案、神话,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具有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教化的作用,是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其中的《隋唐英雄传》、《杨家将》、《岳飞传》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333.jpg


在他的演戏生涯中,梁东兴目睹了高州木偶戏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而他的演艺事业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州木偶戏进入鼎盛时期,木偶戏班发展到一千余班,成为广东省演出单位中演出文艺团体最多的地区,盛极一时。年演出数十万场,高州木偶艺人表演区域到达广西东南、湛江和阳江等地。1987年,木偶艺人梁东兴、朱兆庚同时应邀到广州东方乐园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演出,其表演引起了全场轰动,羊城晚报和广州电视台等做了报道。因此需要特别加戏,梁东兴一连演了20多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欢呼声。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电视、网络走入农村各家各户,木偶戏的观众数量减少,曾经有几年木偶戏表演进入了一个低潮期,梁东兴一年中只有几个月有戏唱,木偶戏的发展有待加强,一些木偶老戏人不得不转行,而梁东兴为了木偶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了。他经过不断钻研木偶表演艺术和更新艺术表现手法,使他的表演技艺日益娴熟和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梁东兴木偶戏表演逐渐引起了国内国际艺术界的关注。199711月,德国国家木偶艺术协会主席劳尔戈等一行3人,不远万里到来高州观看梁东兴的木偶戏表演。19995月,劳尔戈再度莅临高州,邀请梁东兴到德国慕尼黑等10个城市巡演。1999年秋,梁东兴去到德国巡演历时一个多月。独具中国文化魅力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游记》以及《梁祝》等折子戏通过梁东兴神奇的木偶表演,让众多的德国朋友兴趣盎然,流连忘返。还用过翻译了解木偶戏的情况,梁东兴一一作答。

 

777.jpg


进入二十一世纪,木偶戏作为传统的文艺表现形式,得到了党政机关和文艺界的重视。使木偶戏等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梁东兴的单人木偶戏也迎来了转机,此后每年农历节日,尤其是正月、二月份的粤西年例节庆,梁东兴便要在粤西的村头巷尾四处转场演出,他的舞台甚至搭到了珠三角。我要演到生命的尽头,我打算演到自己不能再演为止。梁东兴如是说。

 

2010年,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率省文化厅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活动审查组及我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行来到高州,在高州市木偶粤剧团观看了梁东兴表演的单人木偶剧。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梁东兴一人独演一台戏,语言诙谐生动、表演出神入化,赢得在场领导、专家以及旅游观赏者的阵阵掌声。审查组一行对梁东兴的精彩表演全由一个人独自完成感到匪夷所思,因而对他赞叹不已,这小小舞台里梁东兴是如何一人敲锣鼓、舞木偶、唱戏文的,将一台戏演得如此活灵活现,真令人心往神怡。各位领导、专家等观赏者观看完梁东兴的单人木偶剧后,都对他赞不绝口。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随后宣布:梁东兴的单人木偶剧将代表我省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活动。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梁东兴如期赴上海世博会参加广东活动周非物质文化展演,现场表演高州木偶戏,向世人展示体现我市民风、民俗的民间文化。省领导和众多观众兴致勃勃的观看了梁东兴精彩的、富有情感的表演,梁东兴在参加活动的4天内连演14场木偶戏剧,大受游客的欢迎,好评如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木偶协会秘书长、西班牙木偶协会会长米歇尔先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木偶协会干事意多等一行六人组成的观摩团,观赏了木偶戏精彩表演之后也予以高度评价,称赞高州木偶戏是魅力无限的剧种,是值得好好保护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9月,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将梁东兴请到中山大学校园,为他们演出《薛丁山征西》和《薛仁贵征东》传统木偶戏,两剧共有40场,每一场表演都精彩绝伦。学校还录制了光盘,供教学、研讨之用。高州木偶戏的原生特色、原生状态、原生风貌给中大师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享受。同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叶明子千里迢迢来到高州向梁东兴做了一个专访,梁东兴回顾总结了他促进木偶戏的传播和发展,为群众表演传统民间艺术的历程,稻叶明子赞扬他为木偶戏艺术的进步提高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2013年,高州木偶戏踏进了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3年广州民间艺术节“五月五·龙船鼓”的舞台,他的精彩表演成为来自省内外的木偶戏表演的主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围观。他演唱《说岳全传》之《宋康王被困牛头山》,令人赞叹不绝。一些市民看不过瘾,当场高呼加场。 “金寇嚣横把我中原侵犯……岳云怒碎免战牌……”梁东兴抑扬顿挫的唱腔在荔枝湾上空回荡着。市民观众对来自茂名高州的艺人梁东兴一手敲锣,一手摆弄木偶,惟妙惟肖的表演所折服。

 

798.jpg


如今,一晃六十载,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16岁乡村少年已年近八十。2014年元旦以来,高州就热闹个不停。纪念冼夫人诞辰1500周年,经济文化系列活动一个接一个,高州就宛如一个冼字号大舞台。梁东兴的木偶艺术大放异彩。

 

高州木偶戏属杖头木偶,因演员少、布台简单、戏金低、易运输、易解决演出场地等特点,几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高州城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俗称“鬼仔戏”。逢年过节或婚娶喜庆的日子,村民们都会不惜耗资请一台“鬼仔戏”。“鬼仔戏”所使用的多为杖头木偶为主,刻制头坯(又称“鬼头”),裱褙之后,糊上胶土,经过磨光,再施以彩绘,配以服饰,做工十分精细。“若是演武戏,则用布袋木偶,耍起棍花来一点也不含糊。”老木偶艺人梁东兴介绍说,表演技术分为提、拉、拨、勾、挑等功夫,提线与木偶的手、肩、脚、耳、腰连接,而眼、口的张合则另设机关控制,操作非常复杂。入行六十年的梁东兴,有数十个木偶,梁东兴用了近十万元购置服饰、道具。

 

如今国家对高州木偶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省政府在佛山举办非遗保护传承交流会,加强我省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10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交流。经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组织申报,我市的7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和全省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一起参加交流会的展览,高州单人木偶艺人梁东兴应邀赴佛山参加交流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木偶戏是听觉艺术,其主要表达手段就是唱词,所以梁东兴在唱词上下的功夫最大。他以高州白话演出,唱词多为“七字四句头”的高州山歌体,即兴编词,平仄押韵,是典型的乡音乡调,大俗大雅,易听易懂易记。行腔质朴清爽,节奏自由,兴之所至,尽情抒发,或高亢入云,或婉转低回,或含悲带泪,别具韵味。悠扬悦耳的唱腔,与天地共鸣,让观众浸润在唱词与剧情的氛围里。在《白蛇传》“断桥相会”这段苦情戏,就有一段许仙与白蛇的精彩对唱:“可恨法海害天理,逼我夫妻两分离”;“只望夫妻谐白发,谁知劳燕各单飞”……他那似哭似唱的声调,如泣如诉,充满着苦涩的离情别绪,蕴含着悲苦的味道,令人伤怀。这些声情并茂的唱腔,将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唱得鲜活起来。

 

梁东兴单人木偶腔多以锣鼓音乐伴奏,节奏简单明快,其以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咚锵的锣鼓谱为主,其它则按剧情变化,在这基础上略加改动,还有过门分长过门和短过门之分,长过门则将这锣鼓谱重复一次,而短过门,就不用重复,直截了当。遇上文戏与武戏锣鼓却分得格外清楚,武戏时,是用急速节奏型;文戏时,缓慢且中速,男角上场多用高边锣,显得粗犷有力,女角出场多用小锣钗,显得文静端庄,而木鱼和曲尺多用于伴唱时打击节奏。该唱调尚有三种:羽调是代表性的主要调子,间或用宫调角调商调征调,边唱边击鼓,一般由羽调连成一个音乐唱腔套数,然后再在套数中逐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唱腔环节来渲染剧情,使唱腔音乐富有变化和创意,能够铺垫和叙述式,或伸延更多、更大、更广、更复杂的戏剧情节。高州木偶腔和音乐至今还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成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木偶专家专程赴高州观摩,与高州木偶艺人交流时,就特别对传统木偶剧《岳云退金兵》中原始质朴的唱腔与音乐表演评价极高。

 

单人木偶表演是一项复杂的技艺,全出戏都只靠一个人在敲锣打鼓、念、唱、舞,梁东兴的木偶表演在当地享有盛名,他手中的木偶不仅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可以伸曲灵活自如,还可让其眼、口张合,其表演风格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在两米宽的布帷戏台上,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帝王将相、生旦净丑等角色相继登场。整台戏都是他一个人在戏台后演绎出来的。在巅峰时期,他一年间的演出高达400多场,几乎场场爆满。梁东兴木偶戏的木偶造型制作也十分讲究,用酸枝木雕刻而成,通过变形、夸张等手法,加上彩绘、装璜,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木偶的眼、口、舌、鼻均可活动,还可表演摇扇、穿衣、斟酒、舞剑、写字、开弓、对打等高难度动作。行当分生、旦、净、丑,角色不同,服饰、脸谱也各异。表演时,除了要轮番操作木偶外,还要会吹、打、弹、唱,诸功俱会。梁东兴功底深厚,演出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无论是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舞剑、射箭、对打等,动作都十分自然准确、生动传神、恰到好处。如果碰上开打的重场戏,则使出浑身解数,两手一边操作木偶,一边擂鼓鸣金,同时运用多种声调演唱,舞台上顿时鼓角齐鸣、兵器交击、杀声震天,让人目不睱接。木偶,这种毫无生命灵性的鬼仔头,在梁东兴巧妙的操作下,竟变得那么出神入化,那么富有艺术魅力。

 

在梁东兴演绎的剧目中,大多体现扬善贬恶、扶正压邪的主题,每一出戏都集审美、娱乐、认识、教育于一体,思想深刻、技术精湛、群众喜爱。他的戏中任务,不管属于什么时代,穿什么时代的服装,都能以人物的力量、感情的力量、性格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打动人心,弘扬正气。特别是对历史戏的演绎,他从不满足于自己靠一般的敷衍史实来取悦观众,而是更多的依靠自己的真知灼见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出深刻诠释。他多年来都认真雕琢剧目的每一个细节,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千方百计表演好每个角色,力求每一个亮相、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词,都代表着角色在此情此境中的处境,将木偶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在高州时,年近80岁的老艺人梁东兴表演起他的单人木偶绝技,孩子们大胆地掀开幕布,有的直接往里钻。看过木偶的高州人,不会不熟悉这种一探究竟的眼神。那像一个褪了色的大箱子的戏台里,那三四层的幕布后,藏着神奇的魔术师,古怪的发动机,让一个个木头人变成劝世娱人的精灵。就是这方戏台上演绎的故事,这些千奇百怪、亦真亦幻,但不外乎劝人行善、教人爱智慧、锻炼勇气养成义气的故事,让人们在孩童时得到对这光怪陆离的世界的些微认识。像任何成长的小孩一样,倘不遇大的变故,从故事中得到的认识,便将终其一生而起作用。就如2016年荔枝湾荔香河坊凉亭内,茂名高州木偶戏《说岳全传》之《宋康王被困牛头山》拉开帷幕,演出期间,台下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和掌声,小朋友们更是趴在大人肩头,眼睛瞪得老大,甚至有年轻人找到梁东兴欲拜师学艺。

 

梁东兴从30多岁开始带徒弟,他带徒弟从不收学费,只要对方有兴趣想学,他都会满口答应下来,经常在家支起台桌现场指导徒弟,手把手教他花旦怎么唱,武生怎么唱,如何配合锣鼓的敲打声出场等内容。遇有演出任务,梁东兴就带着徒弟一起去,让他参与实战表演,等功夫有六成了就放手让他演。梁东兴认为,木偶表演的学习主要靠经验积累,要培养徒弟具备独立演出的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点韧劲是很难办到的。

 

单人木偶的编导水平和表演难度都很大,不好把握。梁东兴表示,年轻徒弟都是表演旺季才来练习,参与演出,很难将技艺进一步提升,他担心表演中的一些如双手打武的精华会逐渐消失,或者变得似是而非。以前掌握基本要领都要3年多时间,高难度的打武表演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但现在的孩子很难有这耐心了。他表示,这门技艺学习起来非常费劲。

 

“鬼仔戏”这一传统虽保留至今,甚至还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化,人们娱乐取向转变,昔日人头攒动的戏台外围,如今已是观众不多。这让梁东兴、李光这些所剩无几的民间老艺人,只能眼看着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一门手艺,到了自己手上却继者无人戏难续。梁东兴表示,能上台唱戏者如今均已年过花甲,自己的儿女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以“学这个吃饭都困难”为由拒之门外。“直到今年我费尽唇舌才劝服儿子媳妇,让19岁的孙女跟我学戏。”梁东兴说,“耍鬼头没有半点秘诀,全赖工多手熟,现在她还在学习基本功,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学有所成。”对于授徒难,梁东兴老人直言不讳,指政府没能对有真材实料的民间艺人伸出援手,为生活疲于奔命的现状,不仅让授者无奈,更让有心人知难而退,使得不少传统民间艺术难逃消殆之危。


7774.jpg

 

尽管木偶戏现状令人担忧,但梁东兴仍看好它的前景。他说:“自打高木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地方文化部门已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木偶戏发展。就我而言,一年到晚的演出从没有间断过。更可喜的是,每次演出,除了老年观众,还吸引了大批的初中、高中学生前来观看,很多本地的大专院校也经常邀请登门表演。此外,不少本土木偶艺人还把目光瞄向外地市场,在佛山、肇庆等地登台献艺。目前,我的主要精力是培养新人,把木偶戏艺术事业发扬光大。”梁东兴认为,其实木偶戏市场的培育,剧本的定位很重要。每次到学校演出,我都会精选一些爱国题材的剧本,譬如《岳飞传》等,并不断推陈出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培养他们对木偶戏的兴趣,进而广为传播,使木偶戏这门文化艺术深入人心。祖祖辈辈积淀下来的手艺,如今余脉仍在,把它延续下去,是我的使命。他郑重地说到。

 

20145月以来,由茂名市文联、市民协组织开展的“梁东兴木偶艺术进校园活动”,已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化州一中、高州金羊小学、茂名一幼等院校演出。还利用暑假学生返乡的机会,组织梁东兴木偶演唱艺术到高州潭头、曹江、南塘、电白坡心、吴川浅水等地传播木偶演唱艺术,吸引了一批青少年感受木偶演唱艺术。由市文联、民协主办的茂名市梁东兴木偶戏培训班也陆续在电白、茂南、高州开班。木偶戏从业人员、爱好者以及山歌演唱者170多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培训期间,从事木偶戏演唱50多年的梁东兴讲述了他赴德国和上海世博会展示木偶艺术的情景和艺术感受,介绍了木偶演艺的技巧,尤其是声情并茂感染观众的技巧。他还手把手地教授青少年学员演唱木偶戏。2016614日,梁东兴到云浮参加广东省非遗文化节演出,吸引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前来观看,赢得满堂喝彩,同时也为木偶戏的传播做了更进一步的贡献。2016104日,梁东兴应邀到台湾参加亚太传统艺术节表演木偶戏,受到好评。2017310日,广东电视台拍摄了梁东兴木偶戏表演主题片,宣传推介梁东兴和他的木偶艺术。

 

六十多载春华秋实,木偶戏艺术已融入了梁东兴血液,他就这样,一生酷爱木偶,视木偶戏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一生爱戏、演戏,通过小小的演出平台的搭建,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传承的使命。


(本文属撰写与整理相结合)


789.jpg



作者:刘坚

终审:南粤直击编辑部


微信图片_20200406102203.png


美团招聘.jpg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 电话直呼

    • 13929788868
    • 18929750712
    • 客服 :
    • 客服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