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头条 >> 摄影书画 >>书画 >> 【书画】华气横溢,落落不群——评朱积先生书画艺术
详细内容

【书画】华气横溢,落落不群——评朱积先生书画艺术

时间:2020-06-25     【转载】   来自:茂名文联   阅读
文章内容

001.jpg


朱积,广东茂名人,60年代生人,研究生毕业。多年来他的工作跨界多个行业, 学业横跨多个领域,硕果累累,卓卓而立,人所共誉。与之工作过的人都称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著名作家魏京衡曾评论朱先生为人处事沉着稳重,又不失机智活泼。有坚持有变通,大气祥和,每每给人“特别”的感觉。不与人争,不与事争,不与物争。稳健、自信而达观大度,给人“厚德载物”的“厚实”感。因之,文学作品、书画作品与政论富有文化情趣、思辨色彩和强盛的生命力。




 

朱积先生在文学、绘画、书法、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管理诸方面均有深刻的研究和个人独到的观察与见解。诗歌、散文、历史政治随笔、政论写作都有很深的斩获。在诗歌、书法、绘画方面尤其突出,可谓诗,书,画相得益彰。作品在《诗刊》《星星》《诗潮》《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绿风》《作品》《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扬子江晚报》《瞭望》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多年入选《年度诗歌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优秀诗歌》等权威选集。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




 

 

从传统艺术范畴上讲,朱积先生既是一位文人学者,又是一位山水画家。多年来他勤学积功,阅史研经,著书立说,华气内溢。他又喜游历探幽,遍游黄山,华山,青城,峨眉,泰山,长江,黄河等,寻名胜古迹,目睹山峦叠嶂,飞云逸霭,悬瀑奔涧,江流湍急等,蓄养天地万物灵气,作为艺术家,当诗歌创作已经没法承载他更多的情感宣泄与表现时,山水画创作便是最好表达方式。



 

纵观朱积先生近期山水画作最大的特征是对古典诗意的纵情抒发及对传统笔墨精神的深刻把控与参悟,细化其笔墨特色和风格等,可概之有如下特点。

 



一是动静结合,形态鲜灵。

 

朱积的山水画形态多变,气象万千,离不开一个“动”字。动态表现是其艺术显著特点。画面中多变幻的江水雾霭,飞瀑曲流,清气流转,浮云缥缈等无不栩栩如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笔墨的飞动连贯,行气连绵,呈现出相互开合承让,左右逢迎,顾盼生姿的变化态势,让人感觉置身于真实动态的大自然环境中。作者为表现自然的动态美,往往借礁石,山峦,树木等来衬托运动感,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互为牵引,从运动变化中找寻气势张力,彰显出一种出变化万千,处处生机,大气象、大气势、大格局的恢宏灵动境界。


114.jpg


二是笔法凌厉,先声取人。

 

朱积先生的作品,总有没观其画已闻其势的感觉。他的功力深厚,笔墨老辣,力透纸背,下笔运行之际,笔锋转动,抑扬顿挫,刚柔兼济。粗细,缓疾,干湿,浓淡已尽跃于纸上,可谓“含春露雨,苍劲跃然”。如作品《四方云来春满山》在表现山耸云涌变幻之际,是何等宏大壮观,气势凌厉,振人心肺。达到了“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杏杏漠漠,莫非吾画”的忘我状态。

 

115.jpg

 

三是大胆“留白”。

 

朱积的山水画另一特点就是“留白”,“留白”是中国画表现的独特手法,留白不是无物无状,而是一种高级的“虚法”表现,虚为实,实为虚,留下空间余地,让人产生联想,即“计白当黑”,无声胜有声。他在长期的国画实践中把云、水、雾等景物的表现技法融入“留白”之中。既是可表现为光,为气,亦可表现为水流,为云气非具象的东西。白处多为虚,虚灵多变,不可揣测,如表现烟云出没,风雨晦明,若即若离,变幻莫测,不可状物,让人遐想万千,奇趣曼妙。《深山显仙气》便是“留白”神妙佳作。“留白”大块柔和的长白云飘逸横贯于浓重笔墨山体腰间,在画面形成鲜明的虚实和黑白对比关系,产生强烈的视觉空间效果。特别是人物居于白云下更加显得悠然静怡,逍遥自在,有一种世外隐居,唯我独尊的感觉。尤为奇妙的是由上至下缓缓而流的三条溪流与大块白云相交映衬,产生一种几何构成美感,从而带活整个画面节奏空间,奏响一曲高山流水,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美妙乐曲。


116.jpg 

 

四是构图善于造势,擅制奇境。

 

中国画是一种意向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朱积先生作为出色的诗人,早已胸罗万象,涵养大千。“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这是对他最好状态的体现了。他不赞成“散点透视”这个观点,认为这不符合中国画艺术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画艺术特点与艺术精神,中国画没有透视,更多的不是追求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一种艺术的真实和内心真情的抒写。所以朱先生的山水画布局状物时更多以主观处理,从而加强想象空间和诗意性,这得益于诗人充沛的情感与无限的想象力。作品构图讲究造势,柕机横生,无论是巨幅宏篇,还是盈寸小品,总能平中造险,险中求绝,绝处逢生,反得奇景。他往往谋篇前,凝神贮思,以蓄其势,一旦下笔,如雷霆万雷,笔笔紧接,在章法之间,续续生发,虚实交换,气脉相通,一气呵成,无不神采飞扬,佳构天成。

 

117.jpg


五是勇于求变,独标新意。

 

从朱积先生的艺术源流看,上溯宋元,下追明清,尤以现代陆俨少的画作为范本,从笔墨气象,意境及布局谋篇得其真谛,近其神韵,收获颇丰。但朱积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认为时代变了,艺术亦应随之发展创新,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只有笔墨当随时代,这样艺术才能永保新鲜活力。他在近作中开始学习借鉴西方油画,水彩等技法表现,如在大块面,大色彩上,包括在塑造写实上,都有意识渗入西画元素,寻找新的语言样式,谋求不断突破自我,如《天气真好》的漓江景色,初看以为是油画,结实厚重,写实有力,但依然散发出国画的材质感和意韵,不失为新尝试的力作表现。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讲究用笔,讲究笔墨情趣。朱先生的中国画线条质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18.jpg

      

朱积先生童年时期就刻苦临习柳公权的楷书,这种童子功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朱积的书法艺术在魏晋的奇绝和风韵中直追宋人意态乃至明清如王铎,傅山的狂放,笔法泼辣,大开大合,不拘一格,趣味横生,乃是艺术真性情的真切诠释。


119.jpg

 

情感与学养的丰满是人生最可贵的财富,相信朱积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终将为他的艺术世界换来更美好灿烂的明天!

 

               许建开 崔建荣

              庚子初夏于清古斋

 


来源:茂名文联

终审:邓巴烽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 电话直呼

    • 13929788868
    • 18929750712
    • 客服 :
    • 客服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