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如一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致使韶阳要打杀,思量著甚底来由。 蚂蚁金服利用金融大数据进行各种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主要是围绕着规避监管、促进放贷打转转,而蚂蚁的估值都已经超过了工行,那么该有的监管早晚都会来; 但是,蚂蚁金服在临近上市的大好日子之前,实际控制人马、董事长井、总裁胡被监管约谈,全国官方媒体纷纷发文批判,自媒体纷纷发言聚焦「马已经服」,核心原因,还是因为马老师的那个演讲——「是非只为多开口」。 10月23日,马老师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放炮,说巴塞尔协议让欧洲整体创新受到很大的影响,说巴塞尔协议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体系老化、系统复杂;现在的趋势是全世界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整篇发言的话里话外,很有种指责监管影响创新的意思,这就是暴狼发言了。 蚂蚁的互联网套利在张非鱼的《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几点认识》中说得非常清楚,银行贷款是当铺思维,但是蚂蚁金服的性质跟当铺也差不多,同样有担保品,比如商户的余额宝现金、比如沉淀在淘宝的应收账款、比如价值不菲的「摊位费」。
根据蚂蚁集团的招股说明书,在信贷资金中,自有资金只占2%,剩下98%全来自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或者ABS,等于变相加了杠杆。另外,为了盈利,蚂蚁集团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明显存在诱导负债消费的情况。 比如跟我同龄、37岁的施工队队长,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这个广告,正常的家庭观不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过生日就一定要负债么?刚工作就一定要贷款买1.8米双人床么?刚毕业就要用花呗贷款全球旅游么?难道债务不用交利息、不用还贷款么? 再引用张非鱼的话,「任何金融企业都希望无限制扩张且不承担后果,但监管部门尤其是央行要考虑全局风险」。 所以蚂蚁集团也会完全遵循企业的本性,希望能够用更少的资本金,利用高科技手段,规避监管,放出更多互联网贷款,做出更大的营收。 如果放贷对象仅能满足温饱,没有正常的债务偿还能力,把贷款放给这些没有盈余的人,只会把他们变成债务的奴隶。资本通过放贷把大量底层平民变成债务的奴隶,这算不算系统性风险? 当然算。 要不然那10W张裸条是怎么弄出来的?还不是一批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年轻人被轻易就能获得的贷款拉下了水?先借花呗白条信用卡进行消费,等到正常的还不上了,再去寻找不正规的高利贷,最后正常手段借不出来钱后,就只能靠裸条借款了。 监管一直在路上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有一条对蚂蚁就是不利的:「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今年10月27日,在蚂蚁集团上市路演中,总裁胡晓明透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花呗、借呗所在的微贷科技平台,上半年收入285.86亿元,占总收入的39.4%,同比增长59.48%。 在出资比例30%的要求之前,蚂蚁的消费信贷为1.73万亿,如果这些钱都是联合贷款,蚂蚁只需要出资2%(其中一半注册资本金,一半银行借款),其他98%可以来自金融机构或者ABS,也就是蚂蚁可以仅用1%、173亿的注册资本金,就能撬动1.73万亿的联合贷款。 而在这一条规则下,如果把注册资本金再加上五倍杠杆(包括银行借款、ABS募资等),全部用于30%出资比例,想要驱动1.73万亿联合贷款,就需要865亿注册资本金。仅仅这一条要求,蚂蚁集团就需要多准备692亿的资本金。 而692亿是什么概念?我们看看恒大,因为2021年1月31日需要偿还投资者1300亿本金而137亿分红,就已经嚷着自己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倒闭,恐怕会影响上下游合作企业8441家、14万名员工、影响317万人就业。692亿,差不多可以解决恒大一半的困境。 2017年7月10日,融创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项目76个酒店,以295.75亿元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融创承担项目贷款。融创一共支付了631.7亿元,就分掉了中国前首富的多年心血。 所以监管中的一条条要求,对于「金融创新企业」来说,就是一笔笔必须履行的成本。这个成本所占用的现金流,足矣让恒大现金流断裂,足矣让万达卖肾求生。所以马老师为什么要在上海怼监管,怼巴塞尔协议,背后的动机就相对清晰了吧? 而且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起草一个意见,中间耗时至少几个月,所以这个《暂行办法》并不是因为马老师指责监管影响创新才出台的,而是马老师看到这个《暂行办法》会严重影响业务,才来影响舆论的。 蚂蚁金服在过去的联合贷款模式下,通过173亿资本金,也就是346亿的表内资产,就能驱动了1.73万亿联合贷款,获得285.86亿收入,占据蚂蚁金服总收入的40%;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当然可以支撑93倍市盈率的的蚂蚁估值。 但是新规一出,蚂蚁想驱动同等规模的联合贷款,需要865亿本金,才能获得285.86亿收入。如果补充资本金,那就意味着增加资金成本,会降低集团利润;如果降低联合贷款的规模,下降到原来的20%,那么收入也会下滑到57亿。 这个新规完全能够实实在在的影响蚂蚁的估值,虽然不至于破发,但一定会严重影响总估值的。 说实在的,如果银行业也能够摆脱金融监管,随意创新,那还有蚂蚁金服什么事呢?就是因为银行要在规则内办事,束手束脚,才有了规避一些要求的影子银行。而蚂蚁能够做大和盈利,同样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利用小额贷款进行套利的。 花呗的年化利率将近18%,而花呗借出去的钱还属于联合贷款,自己的钱只占1%;用别人的钱,利率也不过在3~4%上下,但是放贷利率能达到18%,这生意多好做? 所以花呗被官方点名了。11月1日,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发表署名为资深学者周矍铄的评论文章称,「若大型互联网企业大量开展金融业务,但却宣称自己是科技公司,不仅是逃避监管,更容易无序扩张,造成风险隐患,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保护。」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11月2日发表文章,特别指出,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统一(收费)标准,一般高于持牌金融机构。比如“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蚂蚁集团对国家是有用的,对居民日常消费也是有帮助的,而且发展到今天,蚂蚁集团已经变成了巨鲸,彻底「大到不能倒」,那么加强监管,对标工商银行,提高蚂蚁集团的经营成本以及合规成本,是不是非常合理?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就像我在前天的《10万年前、500年前、100年前和今天的内卷》说的,我可以选择投身竞争环境获得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或者选择低配版低回报佛系生活,都是我的个人选择,我能从中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但是资本食利者打破了这个模式,这个阶层的人,他不用工作不用努力,就可以依靠资本回报过上了最顶尖的生活,把奋斗者和佛系人都变成了资本的打工人,这才产生了今天这种奇怪的内卷模式。 如果仅仅以财富,以资产和金钱属性作为社会阶层的评定标准,那完全没有办法避免内卷,内卷起来,平民就完全没有幸福感。 在这条路上资本一定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然后内转一定会不断加剧,最后绝大部分人付出的努力都无法得到更高回报。资本家放出了贷款,而平民不但得到了商品,还得到了债务。 最后蚂蚁集团表示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这个意思是什么呢:
幸好我国的体制优越,能够克制资本家。 顶尖富二代,仅仅靠卵巢彩票就能享受巨大的胜利果实,包括他的狗都可以跟着一起坐私人飞机,但是他见到主管的公务员时同样要低头; 流量艺人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享受顶尖人生,但是她们在税务局面前同样要老老实实卖房交税; 马老师可以提前退休,可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指责巴塞尔协议,指责监管管得太多;但是作为实际控制人,该被约谈还要被约谈,约谈之后还是要拥抱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