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底的最后一天,有重磅消息!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人口政策又一次重大调整 上述决定意味着,在“全面两孩”施行5年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再次进行重大调整。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 当时的会议提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有利于更好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维护良好生育秩序等。 2015年12月 今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2021年5月 老龄化已成为基本国情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
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 国家统计局提到,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45章就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今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肯定了过去的成绩:
紧接着提到了接下来的工作。 其中有两点备受关注。 一个是“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另一个就是“三孩政策”。 措施更为细化: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 先来看“三孩政策”。 今年5月,新华社做了一项调查,即“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调查中提到,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之外,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其“生活账本”都是沉重的。 另外,生下孩子没人照看是很多年轻夫妻共同的焦虑。目前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托育机构供应明显不足。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政知君注意到,与2015年的会议相比,这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配套措施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包括:
吉林省已开始布局 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 提到地方,不得不说一下吉林。 政知君注意到,5月27日,吉林省省长韩俊主持召开研究全省人口工作专题会议。 他说,加快形成适度生育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人口条件。 他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包括营造鼓励生育友好环境,在国家政策法律框架下,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形成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落细落实婚假、产假、育儿假等,降低育儿成本等。 吉林省方面还提到,要强化教育对人口的吸引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 延迟退休 自延迟退休进入“计划实施”阶段以来,相关政策何时能够“靴子落地”,一直受到公众高度关注。 在“十四五”纲要中明确了具体的原则,即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曾分析,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他还提到,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政知君注意到,针对这一问题,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先后到国家发改委、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时,均提到了延迟退休的问题。 韩正要求,要推动完善有关重大社会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稳步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而这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稳妥实施”。 来源:政知见 编辑:邓海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