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疾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这些情况仍需要戴口罩

来源: 南方plus 2020-05-08

广东降低响应级别,进入常态化防控,公众需要如何防疫? 

5月8日,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在广东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省的应急响应级别降为三级后,我省将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将继续保持监测系统的高度灵敏性和对疫情快速有效的处置,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做到“早小严实”。

“当前我省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防控工作面临的风险点和难点。”邓惠鸿介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发展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必须形成一种新常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我国境内疫情总体呈低水平可控态势,但是从客观上来讲,新冠病毒还存在着,病毒传播的规律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疫苗和有效的药物还在研发当中,疫情的风险还没有完全清零。

对于广东这个人口大省、外贸大省,一旦出现疫情,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随着全面复工、复产、复学,以及秩序的全面正常,人口的聚集性和流动性会有所增加,这也会给防控增加一定的难度。邓惠鸿说,基于前期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广东有信心、有能力能够把疫情控制好。

“对市民来说,常态化的防控不等于不采取防护的措施。”邓惠鸿说,广东下调为三级应急响应以后,公众仍需继续养成和保持健康的习惯,要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合理休息,注意营养,加强锻炼;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

还需要戴口罩吗?邓惠鸿介绍,要科学佩戴口罩,比如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以及在医院、电梯等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佩戴口罩。医护人员、各场所测温的人员、人群广泛接触的行业服务人员等都要戴口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要戴好口罩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她提醒,虽然疫情防控常态化,但个人还是要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的活动。如需聚餐,建议还是实行分餐制,以及使用公勺、公筷。


微信图片_20200428100808.jpg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 首页
  • 茂名房产
  • 视频
  • 南粤论坛
  • 会员